最近备受关注的光伏电价调整问题,正在逐渐明晰。
曾少军希望国家站在能源生产与消费革命的高度,以十三五能源结构调整的重大战略为出发点,探索出一种长远、可持续、高效发展的理性退坡机制,继续对光伏等新能源行业发展给予支持。今年年初以来,上游光伏产品价格持续下降,光伏组件自年初至今,价格跌幅较大,光伏发电成本进入下行通道。
就连并不太受宠的生物质发电,发电量也已达到192.4亿千瓦时。光伏行业最终将脱离补贴温床,回到完全市场化的竞争环境中,这已是各方达成的共识。国家发改委在上述《通知》中提出,根据当前新能源产业技术进步和成本降低情况,将适当降低保障性收购范围内2018年新建陆上风电和2017年新建光伏发电等新能源标杆上网电价。或也因此,《通知》中虽提及下调风电标杆电价,却针对海上风电进行了扶持。在国家财政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补贴可能也将向产出率高的行业倾斜。
电价下调后,企业盈利将大幅缩水。而风电发电量则达1209.5亿千瓦时,是光伏发电量的近6倍在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看来,光伏组件度电成本的下降,从长远来看,于政府于企业都是利好消息。
其次,于企业而言,组件成本的下降代表的是企业议价能力的提升,换句话说,企业就可以凭借低成本优势,拿出更低的价格来竞价上网。其中,技术创新尤为重要。因此,当政府补贴减少时,企业收入下降也成了必然。组件价格下降一元钱,电价就会下降一毛钱。
在2016中国光伏大会上,对业界一直关注的光伏补贴,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秘书长王勃华表示,光伏产业尚处培育期,目前的补贴就是为了将来不补贴。值得注意的是,国家能源局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司司长朱明也在会上称,十三五时期光伏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就是,实现不依赖国家补贴的自我持续发展。
随着太阳能利用规模的快速扩大,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加快,光伏生产成本显著降低。不过,尽管此前政府早已透露出实施补贴退坡机制,但依然要考虑到各地价格政策、电站建设时期等因素,不会简单地一刀切,会根据各地企业实际情况做出调整。《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显示,根据各地太阳能资源条件和建设成本,将全国分为三类太阳能资源区,相应制定光伏电站标杆上网电价十三五期间,一方面可再生能源的成本必须持续下降,争取实现与火电平价上网;另一方面,能源和价格主管部门需要设计新的价格机制,取代或补充调整明显难以存续的标杆电价+度电补贴政策。
十三五的光伏规划目标是这样分解的,分布式发电达到7000万千瓦,光伏电站达到8000万千瓦,光热发电达到500万千瓦。按照2020年非化石能源比重达到15%这个目标来设定底线方案,高方案是能源消费总量达到50亿吨标准煤,基准方案是能源消费总量达到48.5亿标准煤,综合考虑非电非化石能源利用的不同情境,风电需要完成的目标在1.9亿-2.4亿千瓦之间,光伏在1亿-1.5亿千瓦之间。要在2020年建成2.5亿千瓦,需要在五年内新增1.21亿千瓦,平均每年新增2400多万千瓦。2016年对可再生能源配额制来说是非常关键的一年。
受弃风限电和消纳市场饱和的影响,国内风电很可能开始进入一个低增长阶段。从去年到今年上半年,弃光以看得见的速度在恶化,新疆和甘肃这两个最大的光伏电站建设重地在弃风以外,弃光率也相当瞩目,2015年分别达到26%和31%,今年上半年更是恶化到32.4%和32.1%,新疆一度达到52%,西北区域的弃光率也达到了19.7%。
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副司长何勇健就在今年3月的2016年经济形势与电力发展分析预测会上谈到相关规划的具体思路。据透露,这次十三五规划的具体内容又特别提到要大力发展分散式风电,稳步建设风电基地,积极开发海上风电,其中大力发展分散式风电放在第一位,这在以往的重要规划中是很少见的,十二五和十三五都提到集散并举的开发原则,但把分散式风电单独提出来并放到如此重要的位置还是第一次。
但目前内蒙古、新疆两省仍占有较高的核准容量,短期内仍会保持增长趋势。而中国的光伏发电市场正式起步不过是2013年开始,这是与风电类似,甚至可以说比风电更为激进的发展道路,不到三年的时间已经超过了欧美等国十来年的累积。现今2016年过去了一半,十三五规划也出台在即,相关内容也已经可以窥见一二。对当前的风电行业来说,要实现这个目标有一定难度。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年初的一些相关表述来看,国家能源局对可再生能源的十三五规划目标的态度还是相对谨慎、稳妥的,尤其是对风电,因此最终出台的这个2.5亿千瓦的目标多少有点超出预期。因此,实施绿色证书交易机制,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收益就将来自于电力市场上网价格、定额补贴和绿色证书收益三个方面,将会降低对政府财政补贴的需求;并且随着可再生能源成本下降、绿色证书机制完善,逐步提升绿色证书价格和收益,可加快可再生能源发电差价或定额补贴降低的步伐,尽快实现平价上网,使可再生能源发电完全参与电力市场。
根据报道,这次的第六批可再生能源补贴目录下发后,之前所欠的补贴额度将先发放一部分,另一部分将等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款项到位后再行发放,此前的第五批可再生能源补贴目录下发后,当时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的额度也不够,只补了一部分,后来国家财政部单独向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拨付了约100亿资金,补足了第五批的缺口,第六批的补贴缺口不排除财政部经商议后会从其他地方拨款来补足。十三五这个颇具野心的规划目标一方面推动行业继续奋进增长,一方面还要兼顾触动根本的价格改革,就如高速急转,其压力和险阻恐怕比上一个五年更甚。
要顺利完成十三五目标,政府还需要继续加大对光伏的调控力度。国家能源局曾在中东部和南方进行一些分散性项目的试验性开发,但都发现规划规模和实际建成的规模偏差较大,可见这种开发形式要在十三五落地难度很大,需要找到更有吸引力的商业模式。
弃光问题恶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当前光伏建设格局的畸形化,在规划目标、政策导向的推动下,大量投资选择流向大型光伏电站而不是分布式,导致大量的产能囤积在西北区域,而分布式的光伏项目和系统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也没有完成国家能源局设定的年度目标。何勇健最后明确的2020年装机目标是风电2.1亿千瓦,光伏1.1亿千瓦,包括此前在CWP国际风电大会上,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的官员透露的目标也是2020年风电装机达到2亿千瓦左右。
2015年,中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达到3297万千瓦,再创历史新高,全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为1.29亿千瓦。在十三五规划具体目标发布以前,国家能源局部分官员也曾于公开场合谈及可再生能源的前期规划目标值。据能源局内部人士透露,新能源电价和补贴机制调整的方向很有可能就是配额制+绿色证书。但过快的发展肯定会衍生种种问题,首当其冲就是消纳市场。
但可以想见,这样一个颠覆性的电价机制将会面临莫大阻力,配额制的框架刚刚搭建起来,运行效果如何还有待考察,可再生能源电价机制从传统的标杆电价+补贴转向配额制+绿证必将经历一个漫长而艰难的逐步过渡期。而2015年,也就是十二五末,光伏电站就已经达到3712万千瓦,十三五期间只需要新增4288万千瓦,平均每年新增857.6万千瓦;而分布式2015年底只建成了606万千瓦,十三五期间要完成6394万千瓦,每年要新增1278.8万千瓦。
这对可再生能源的财政补贴基金来说将是一座沉重的五指山,但从很多观察人士以及一些能源局官员的观点来看,可再生能源补贴基金更有可能无法存续到十三五结束就被其他机制取代了。发展分散式风电的要求也已经提出了好几年,但这种开发方式一直没有形成规模,其原因也很显而易见,分散式开发虽能规避弃风限电问题,但风力发电投资成本高,小规模分散开发会把回收期拉长,对开发商来说缺乏吸引力。
今年以来,国家能源局先后发布《关于建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目标引导制度的指导意见》、《关于建立燃煤火电机组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配额考核制度有关要求的通知(征求意见稿)》,长期以来推进艰难的可再生能源配额制终于破冰,中国可再生能源配额制的基本框架终于搭建起来。2016年,中国光伏更是经历了一个疯狂的上半年,为了抢在630之前安装享受更高的电价,国内光伏行业在半年内新增了22GW的装机容量,已经超过国家能源局下达的全年指标18.1GW。
然而,从2016年起,风电增长的脚步明显放缓,今年上半年新增装机容量为774万千瓦,去年同期数据为916万千瓦。几项规划目标一直是业界关注的焦点所在,据能源规划部门相关人员透露,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十三五期间风电装机容量将争取达到2.5亿千瓦,光伏发电达到1.55亿千瓦,生物质能达到1500万千瓦。日前,财政部部长楼继伟签署了第六批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资金补助目录的相关文件,尽管发放补贴对行业是利好,但每一次发放可再生能源补贴都可以看出这个由电价附加组成的补贴池日益捉襟见肘。从存量来看,三北地区体量庞大的风电基地电量一方面要大力拓展各种就近消纳渠道,另一方面要加强外送,寻找可能的受端。
日前,财政部和国家税务局就发文宣布在2016年到2018年继续实行纳税人销售自产的利用太阳能生产的电力产品增值税即征即退50%的政策,这对居民分布式光伏系统的推动也是一个重要利好。十三五规划中设定的光伏建设目标是力争达到1.55亿千瓦,与风电不同的是,光伏仍处于高速增长的初期发展阶段,而且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都体现出建设光伏的巨大热情和决心,短短三年内出台支持光伏的中央和地方政策数不胜数。
630后光伏电价面临调整,大型光伏电站的收益将会锐减,西部地区大型电站的建设有可能进入一个缓冲期,这个时期,如何把投资引导向中东部地区建设分布式是一个重要问题。2015年,国内光伏累计并网容量已经达到43GW,中国一举超越德国成为全球光伏发电装机量第一的国家。
而在配额制基础上建立绿色电力证书交易机制,发电企业可通过自建非水可再生能源项目或购买可再生能源绿色证书的方式,完成发电配额考核指标要求。炙热光伏如何调控?除了风电以外,光伏的规划目标也同样超过预期,并且在当前火热的开发氛围下,很有可能进一步推高地方和企业的建设冲动。